2019/5/6
以下筆者自己的筆記,給自己參考
半導體「關稅」是重點?中美角力才關鍵(點擊看新聞,2018/12/19財經新報)
貿易戰結束也有問題,央行:恐衝擊半導體出口 6 千億(點擊看新聞,2019/4/1財經新報)
陳思敏:中美貿易戰關鍵產業 中共慘輸(點擊看新聞,2019/5/5大紀元)
(川普5/6發表課徵2000億產品,10%~25%關稅)
貿易戰復燃 台廠有備怕暗槍(2019/5/6經濟日報,說了前幾波關稅課了甚麼)
筆者摘錄一下
第一波課稅自去年7/6實施,針對340億的818項商品加徵25%課稅,主要包括鋼鋁、化學品、汽車零組件、面板、印刷電路板。
第二波則自去年8/23實施,針對160億美元的279項商品加徵25%關稅,包括半導體設備、工具機、IC晶片等。
第三波課稅的2,000億商品包含5745項商品,加徵10%關稅,包括棉及人造纖維、工具機、路由器、網通設備等
原定今年元旦就要將稅率自10%提升到25%,但川普去年宣布暫緩,如今又表示將提高
換句話說,說是提高課稅10%~25%,其實是變相幫助426發展半導體、物聯網、5G
筆者看到這邊,不寒而慄
因為426端出的牛肉,希望美國出口5倍半導體給中國
讓中國完成2025中國製造的夢想
而果凍也講的很清楚「台灣獲利、中國轉型、美國達標」
還說了中國不可能封殺,世界每個地方他都能遷廠
解釋起來就是
現在426想要轉型,想要靠高科技代工起飛,最後就是中國製造
我們穿越時空回到早期的台灣
台灣一開始是靠仿冒,426也是靠仿冒,一堆山寨白牌商品
後來科技產品、智慧手機出現,紅茶店、海公公、大力鋼衝刺,台灣轉型高科技+代工,吃了10年
426現在也高科技產業也崛起,自創品牌,華為、小米、oppo低價策略衝擊世界市場
那麼,還有甚麼是426想要卻沒辦法
就是半導體、高科技(一個非常燒錢的產業)
換句話說,426已經有自己的紅茶店跟海公公,叫作華為、狐狸康
現在426想要的是有自己的台GG、大力鋼,另外就是IC設計
筆者開始理解,為甚麼三普要把關稅調高
因為426轉型同時,美國也會達標,這中間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台GG跟大力鋼的技術
所以三普一直強調,生產鏈要拉回美國
為甚麼?
當初美國跟蘇聯冷戰,互相拼的就是科技
一個發射衛星,另一個就跟著發射
最後美國越來越強,而蘇聯卻解體變成俄羅斯
現在只是把蘇聯變成426,換湯不換藥
所以三普可以提高關稅10%~25%,但是拒絕提高5倍的半導體出口
延後426發展,換句話說
筆者不負責任推測
中美貿易戰,426有非常高的機率會簽
(貿易協定內容是小熊維尼要的,而且還說他要負責)
因為錢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能不能取得半導體等高科技相關
因此美國堅持,核心技術一定要在美國
果凍也第一時間把狐狸康設在美國
他要說的是「我的核心也有在美國」
這時候你會說,那中國的狐狸康呢?中國的台GG呢?
筆者不了解整個封裝產業,但是肯定的部分是
最重要的核心技術絕對不會在那邊
因此三普拒絕提高5倍出口半導體
是明智的抉擇
然而對於台灣、世界的影響呢?
第一、中低階半導體產業衝擊最大,因為426要起來了
第二、高階半導體產業必須不斷拼技術跟良率,否則之後會看到426的崛起不斷搶單
第三、核心技術不能流到中國,尤其是426高薪挖角
說個例子
10~20年前,426剛起步,不斷高薪挖角台灣產業跟人才
身邊不少親戚都當台商、台幹,最後都回台灣說了相同的話
426把你技術學走後,不管學了多少,就自己開廠削價競爭
第一、訂單減少,營收降低,開始裁員降薪,很多台幹都回台灣
第二、同業削價競爭,最後台商關廠回台灣
第三、426開始祭出課稅、一堆限制,目的就是告訴台商不拿點牛肉,也不用想在這賺錢
第四、426的很多地方都已經超越台灣,甚至是薪資所得
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要賺錢,就要出賣技術
因此美國特別發現這點,貿易戰另一個焦點就是智慧財產權
換句話說,426要拿到技術,就要付出高額代價,否則不能生產
所以台灣的優勢也就是高科技代工技術方面
本來張爺爺說還能有10年前景,後來又說至少5年
換句話說中國2025製造,反而對台灣有一定的衝擊
寫這麼多,筆者也不想虧錢
抱持著短空中多,長線方面反而不敢想像
貿易戰的衝擊,會以「戰」這個詞,對散戶就是一大衝擊
我們害怕戰,愛好和平
我們用民族意識,短線上的獲利與否,反而每個決定都對未來有重大影響
世界經濟體,每個都互相依存
以前古典經濟學有學過
勞力、土地、設備、後來有了企業家精神、技術、品牌
現在是網路地球村的時代
有的國家提供勞力、土地、廠房
有的國家提供企業家、幹部、菁英人才
只有更超前的國家才會有技術、跟不斷創新的品牌
(當然挖石油靠先天條件吃飯的就.....)
現在看看賈伯斯上天堂了
哀鳳卻無法創新,華為跟三爽反而先敲響5G的大門
台灣也積極邁向5G的方向,但是5G的建置卻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
智慧化的產品,也不斷研發,雖然智慧電動車特斯拉常常出包
這讓筆者想到導航定位,一開始也常常讓人開到河裡、田裡,一直到現在連測速照相通知能有了
回想起早期
話筒電話的時代,到後面有了無線電話、大哥大、手機、智慧手機
很多產業被淘汰,像是照相機、底片等
電腦、筆電也不再是必需品
雖然很多人說,手機可能很難再成長
因為該有的功能幾乎都有了,哀鳳也只有把照相技術更精進、三爽也搞了折疊手機
但確不是民生必需
一個創新複合式的產品,相對就會吃掉原本單一的產品
像是智慧手機取代了手機、相機,部分也取代電腦
那麼,還有甚麼是必需而可以複合的呢?
筆者目前想的到的,可能是食、衣、住、行、育、樂幾個方面
例如餐飲、商店
原本是服務人員、廚師
未來走向物聯網
商店變成誠實商店,智慧化付款,就會提供商品
服飾店虛擬技術VR、AR
在家就能試穿,不必跑店面(衝擊商業房地產??)
有電動車自己到目的地,你就有更多時間滑手機(誤)
以後學生只要看錄影帶完成學程,想讀書的自己多讀一點
最後就是娛樂方面,也就是人會身體力行無法取代,會有更多樣的娛樂設施
醫療跟長期照顧也值得期待
還有社會福利措施
回頭看,手機方面,硬體的複合功能要創新困難度較高
但是軟體方面的複合功能,倒是值得期待
來個All in one智慧家居,手機就能控制一切,所以哀鳳朝向軟體APP發展也要有智慧產品配套
但是沒人買哀鳳手機,軟體APP就沒有市場
(而且軟體也能被破解,但是智慧家居如果用破解軟體,會不會變成闖空門呢?)
三爽跟哀鳳的目標,可能是具備安全+保密性高的軟體設計
有點像是微軟的windows壟斷整個市場的感覺
哪天哀鳳、三爽跟營建業合作搞個真正的智慧化建築,或許更能吸引新一代年輕人
房地產市場也會開始搬風
未來的抉擇
你要住一個智慧化舒適的居家環境
還是住在傳統公寓呢?
M型社會會越來越明顯
扯遠了
總之,貿易戰不論和解與否
反彈,先閃一波吧
後記:
筆者先跑了,虧了皮屑屑
5/10果然美國課關稅10%提升到25%
後期筆者選擇觀望,放棄最後一段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