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進場,台股從4月10014跌到8月7203
(一)投資法:頻繁進出、追高殺低,手續費跟稅繳了不少
(二)投資過程:
1.頻繁交易,繳了不少學費
甚麼都不懂得筆者,一開始認為每種股票只要抓底部,應該就會賺錢
一開始買得是仁寶,後來買入緯創,都是短時間進出小賠,買了又賣,買了又賣
2.追漲停板,賺了不肯賣,賠了才脫手
當時看《平民股神》的書,追漲停板,賺了不肯跑,虧錢比賺錢次數多
3.抽IPO碰碰運氣,果然好運
當時很多IPO可以抽,筆者3月抽到匯鑽科47元小獲利就跑,終於轉虧為盈
4.玩當沖,市場大跌
股市大跌不信邪玩當沖,不斷賠錢甚至一買就跌停板
5.買在最高點賠錢,認賠反手放空
當時非常想買鴻海,覺得如果有鴻海應該很屌
結果在鴻海要合併夏普大量放消息的早上市價買入,直接買在最高點
認賠出場,生氣放空反而小賺
之後停了一年不在碰股票,大盤殺到7203點
二、2016年5月再度進場
(一)投資法:頻繁進出,忘記教訓,手續費跟稅繳了不少
(二)投資過程:
1.學會融資,依然頻繁交易
融資就是用股票的4成本錢+6成融資(要給利息的)
一樣摸著石頭過河,賺錢機率有提升
鴻海、宏達電、宏碁等標的沒一個少買過
2.與自己對做,利用消息面K線抓到隔日漲停股
那時候宏達電的HTC還是很強,但是股價卻崩落許多
買入前一天,宏達電卻出現一個利空
筆者看K線,看著看著也不知道哪個神經不對,認為宏達電隔日必定漲停板,股價會來到剛好100元
果然,隔日開盤買入先跌幾%,之後直接漲停板
但是筆者沒賣出,反而加單,結果隔天跌停板,反而虧錢出場
3.T50反跟轉機股
那時候全部人依然看衰台股,筆者買了T50反後,川普當選
當整個報紙都哀鴻遍野,筆者那天卻是賺錢,但只有一日行情
之後股市跟脫韁野馬一樣狂奔,筆者認賠,把前面賺的都賠出去
剛好華航罷工事件,股價直落又直逼10元,筆者10元以下大單買進
沒想到股價就這樣一直跌、一直跌、一直跌,筆者以為是轉機卻又認賠
4.慎選標的,彌平虧損
筆者除了鴻海、宏達電,幾乎都買雞蛋水餃股
痛定思痛,好好研究標的
選擇了台積電入場,採取每次1~2張越漲越買
終於彌平虧損
5.萬點恐懼症,殺低追高又賠錢
台股終於要衝擊萬點大關,這時候一堆利空
尤其是FED升息,人心惶惶
筆者殺低,加上融資槓桿=2.5倍,當時股價跌4%=筆者本金賠10%
把賺的又全部吐出去還賠到本金
之後反彈最高點又進場,沒多就又跌,就這樣追高殺低不斷賠錢
6.之後又重拾追漲停股、追轉機股,又開始賠錢
忘記教訓,越壓越大,賺的多,賠的多
三、2017年6月開始,只買台積電
2017年6月開始,台股還在萬點之上
只買台積電,相對第一次買台積電140的價位,這次買入卻是200以上
1.分批買進賺股利
筆者每隔一段小時間,就會買個1~2張,除權息也平了一些虧損
終於彌平虧損獲利轉正,又開始貪心
2.不炒段線,All in +中期投資
因為融資1.5年要強制回補,筆者一年只做4~5次台積電,採取All in的交易策略
2017年10月彌平之前的虧損(還不少),開始獲利
3.尋找和台積電線型相當的股票
當時找出幾個,大立光、智邦、百和、信邦、福懋油、山隆,買了1~2張
自以為聰明預測股價,抱了一季以上
智邦、百和:斷頭...股價跌了22%筆者就出場
信邦小賺、福懋油交易量太少一直漲卻買不到
山隆抱了1年,最後加上利息沒虧損除權息前賣出
大立光,筆者沒錢買,最後飆到6000
自此以後,筆者不再買其它股票,只買台積電
四、2018年10月大跌破萬點
台積電從最高268摔到206.5
筆者2018.8月All in買入257.5,套在高點,沒錢攤平也沒意願攤平
想說斷頭就算了,斷頭價在200.5元,其實也非常接近
因為融資,本金+利息虧損來到60%,帳面永遠是負的
(一)巴菲特說過,買入的股票就有抱一輩子的打算
筆者買入其他股票,每天戰戰兢兢
但是買入台積電,雖然大跌卻可以睡的很好,也沒打算認賠
如果斷頭,那也就畢業吧
結果.....筆者沒被斷頭(差一點),股價反轉,到2019.4月已經回到最高254.5
(二)張忠謀爺爺退休的打擊
張爺爺退休最後法說會,股價飆到268,法說會充滿著願景
幾天後直直跌落,中美貿易戰雪上加霜更到206.5
當天筆者還是偷偷去補了點錢
(融資可以補錢提高維持率,不用全補,筆者只補了一點點讓斷頭價變成190.5)
五、2019散戶投資看的參考資料
雖然All in +融資2.5倍的槓桿,可以實現短期內目標翻倍
但是買到最高點之後,要等到回檔,還必須看未來大環境
對於基本面、K線型態、本益比、指標、消息面等等
其實筆者還是初學者,只是中於比較懂了一點皮毛
基本面:不一定會影響後勢股價,只是防禦
但是大跌是否可以抵抗,還是要看公司體質,反而是一種防禦
另一點,台積電是權值股,另外又是一個防衛線
在台積電而言,營收、EPS、本益比、營益率都會互相影響
但是,卻不一定和股價有正相關
明明EPS跌、營收跌、營益率降,股價卻一直上漲
明明EPS漲、營收增、營益率增,股價卻一直下跌
最後只能得知,EPS在13元左右,本益比大約20就可以開始準備
如2019年得知EPS13.54,用20倍本益比大概270.8元(歷史最高268)
筆者大概264就會先賣出(還要配合乖離、均線)
反之,EPS在13元左右,本益比大約16就可以開始準備
如2019年得知EPS13.54,用16倍本益比大概216.64元(歷史最低206.5)
這個時候買進都是相對低點(還要配合乖離、均線)
但是EPS會隨著每季改變
像是2019年4月法說發布本益比,筆者推測總和勉強到12.7~13元
但是很多5G、7奈米、5奈米、美股大利多激勵,台股要突破1萬1的關卡
而筆者會抓203.2~208為相對低點
配合乖離、均線,筆者買第一入價可能落在235~240、第二買入價落在226~230、第三買入價落在200、剩餘資金補充本金提高維持率
K線型態:可以用壓力線跟支撐線、均線、形態,推測相對高低點,但不能當主要
但不是絕對,因為突破之後,會到多少,沒人知道
曾經會出現最歷史相對低點200,最高點400,股價到了200卻繼續下殺,停損後卻豁然上攻噴發
賣在最低點,卻沒勇氣在往上追突破點,或者追不到
或者是突破年線、半年線、季線、月線、KD黃金、MACD黃金,勇氣十足買入,卻莫名下殺
因此指標跟K線、均線,筆者研究不精,只是判斷相對高低點,而且幾乎會超跌會超漲
籌碼面:這是一個有趣的東西,但不一定影響股價
筆者觀察,明明主力大舉買入,但是股價小漲後大跌
可能是洗籌碼、可能是換手、可能是認賠,不一定能猜的到
筆者做為基本面的另一個參考,通常配合三大法人買賣超,推測法人有沒有繞跑
有時候卻出現法人繞跑不一定下跌,法人大買股價卻一直跌
融資融券指標:券資比通常以40%為分水嶺,沒有絕對
筆者觀察,低檔券資比>40%比較容易軋空,高檔券資比>40%卻容易下殺到融資斷頭
像是2018年10月大盤1萬多點,券資比越來越高,一直下殺到9300點還是很多人看壞後市放空
結果一路軋空到2019年4月來到10800,準備挑戰萬一關卡
融券中VIX可能因為回補,大減13萬張,很多人都認為萬一很難達到,也有人認為萬一會突破
不論突破與否,筆者都會先獲利入袋,再等待時機進場
誠信的公司,重頭戲在法說會、每月營收
法說會通常就是跳空分水嶺,法說會前後股價變化相對較大
但是要搭配本益比跟乖離去看
當時張爺爺法說會一片看好,外資全面上調目標價,股價衝到268創新高
隨即一個月下殺破230,碰到中美貿易戰又下殺到206.5
筆者曾經研究,法說會隔天股價,可能代表法說會的利空或利多
法說會大利多,大概只有70~80%股價會上攻
但是法說會大利空,股價90%會下殺
所以法說會是一個人氣指標,如果要筆者預測(事後來驗證看看)
筆者推測:2019年4月的法說會
新聞可能狂報利多讓台股攻上萬一,股價隨即回到235~240
EPS,不會太好看,大概就12.7到13,但是4~6月的EPS應該會到3,能夠3.5以上更好
未來展望:
可能會說季增7%以上(一般),10%以上就可算利多,營益率增加3~6%(回到一般水準)
年增本來5~10%,1月法說下調到1~3%,如果能4月法說能夠上調回5~10%,那就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如果2019年4月法說會不如預期,那台股也只是延後到到萬一,後面會釋出很多接到訂單的消息
股價可能到226~230,如果中美貿易戰、美歐貿易戰又是利空,股價回到210以下不無可能
但是再看本益比跟乖離
筆者會把這次法說會當成停利點,因為成長動能還不夠,乖離過大
即使這次法說後股價衝到270~280,筆者也不會後悔,這表示這家公司還是很大的期望
均線跟乖離,只是壓力跟支撐參考值,會隨著個股不同
(紅字為108.4.18法說後驗證)
4/18 最高266 最低263.5 收盤264.5
Q1EPS 2.37
Q2預計季增6.6%~7.7%
全年微成長
4/19 最高269.5 最低263.5 收盤264.5平盤
筆者下單267,出在開盤269
六、2019投資策略的改變
本來筆者都採取All in
但是只要一次失敗,要花很多時間等待彌平
筆者改變策略,資金分批買入
高檔水位
第一批資金(高檔):65%
第二批資金:10%
第三批資金:10%
第四批資金(第一批資金斷頭價):10%
融資補錢(整戶斷頭價):5%
低檔水位:
第一批資金:75%
第二批資金:10%
第三批資金(第一批資金斷頭價):10%
融資補錢(整戶斷頭價):5%
雖然賺不多,但是比較能避免斷頭
股價 | 資金比例 | 均價 |
262.5 | 65 | 262.5 |
240 | 10 | 259.5 |
230 | 10 | 256.02941 |
204.75 | 10 | 250.63158 |
95 |
假設262.5全押→大跌→回到262.5,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獲利是負的(手續費、利息)
股價到240、230甚至204.5回升262.5,至少手續費、利息可以回來,還有小賺
如果真的又跌,還有5%資金可以回補本金
真的斷頭,那應該全世界大方向都走空,也差不多賠了60%,就休息吧
第一批資金進65%只是參考,可以隨著股價水位高低調整
如果你知股價會到240,那你就會買240而非262.5
如果你知股價會到230,那你根本不可能買262.5、240
如果你知股價會到204.5,那你會All in 200吧
因為一切都是未知,所以你只能分批買入
相對強勢逐年成長的股票,筆者第一批資金會投入較多
這必須看股性,有些股票難得會回檔,有時候卻一飛沖天不回頭
而筆者是標準散戶,也沒時間研究,只能靠分批買入的方式
換言之,如果第一批資金262.5買入,直接衝到269以上,
乖離、均線、指標都很熱,那麼筆者就會準備停利,回頭再抓價買入,指標大熱、成長性爆炸
回頭買的價格在262以上也不無可能
如果到了第二、三批資金240、230買入,乖離還沒太誇張,筆者還是會期待269以上
如果到了第四批資金204.5(整戶斷頭價),那麼會把剩於5%資金分批補錢
股價回到262.5以上,第一批資金沒賠出掉,第二三四批資金相對有賺錢
來個懶人包
1.第一批資金65%,如果賺錢→停利→小回檔就再買入
2.如果賠錢→第二、三批資金進場
3..第一批資金有賺→停利→小回檔就再買入
4-1如果來到第一批資金斷頭價→補錢→第一批資金解套全部出脫
4-2如果第一批資金沒斷頭,但是乖離過大→第一批資金解套全部出脫
至於乖離怎麼樣才是過大,這要靠個股跟個人資金去判斷
這個觀念建立再個股持續成長跟抗跌的條件
如果起伏太大的個股,反而不適用
標的股價年成長15%~25%,跌幅不超過22%
筆者會用融資槓桿x2.5倍,不出場獲利35%~60%,出入3~4次可能會到80%
但是虧損也是55%以上
反觀,標的股價年成長要35%~60%以上,甚至80%
那麼跌幅也會相對恐怖,用現股操作會比較安全
以上筆者自我投資的紀錄,只供自己參考
畢竟市場捉摸不定,哪一天大下殺,筆者也逃不掉
只能控制虧損60%,剩下40%的本金或許等到市場穩定才會進場
最後,不要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
如果要玩到借貸還債,那麼也要還完債有多餘的本金再進場
千萬不要一借再借,期待翻盤
因為有一大缸子的人都是這樣想,這時候反而不要進場,努力工作還債更好
最後來講筆者分點融資進出的概念
假如你的資金只能買入1張股票,假設100元
漲到116元=賺16元
回頭買回100只能買一張,但是成長股區間價位不會反覆太多次
用融資就可買入2.5張,等於買了250元
之後賺到的可以滿足再融資買入1張=賺40元=漲16%=股價116元
如果股價回到100,你的本金有140元,那就能買3.5張,也就是能買300元
換句話說,如果股價下跌
現股買100元1張
跌到84元,之後上漲到100元又上衝,這時候你現金不夠
融資買100元2.5張,總價250元
跌到84元,虧損40元,還剩下60元
之後股價漲到100元又上衝,還能買1.5張
賺的多,虧的多
風險要控管
留言列表